一、課程架構
全校之通識課程規劃地圖-
二、課程規劃
(一)四技部通識課程30學分-佔修習學分數23%
共同
必修
20學分 |
類別 |
課程架構(學分數) |
通識
選修
10學分 |
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 |
人文通識學群 |
學生選課規定 |
語文能力 |
應用中文/文學欣賞(4/2) |
社會通識學群 |
資管、企管、應語、幼保、財金、及觀休管系:自然、生命、社會、健康及經濟類通識課程需任選修過至少四學分。 |
英文閱讀與討論/
英文聽力與會話(4/2) |
經濟通識學群 |
藝術通識學群 |
公民素養 |
歷史通論(2) |
生命科學領域 |
生命通識學群 |
憲法與立國精神(2) |
生活通識學群 |
材纖、機械、化材、土環、建築及資工系:人文、藝術、經濟、生活及社會類通識課程任選修過至少四學分。 |
藝術學群(2) |
健康通識學群 |
核心課程 |
溝通與表達(2) |
自然科學領域 |
自然通識學群 |
學分總計(計入畢業總學分) |
|
(二)二技部通識課程12學分—佔修習學分數17%
應用中文(2學分)、應用英文(2學分)、歷史與文化(2學分)、憲法與立國精神(2學分)、法律與時事(2學分)、知性通識(2學分)。
三、課程特色
- 以「溝通與表達」作為核心通識課程,學習與他人溝通協調,及人際關係處理的能力。除了須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與良好的語文能力外,另了解應用IQ取得競爭優勢,擅於自我情緒管理EQ,並強調社會智能SQ,內建關懷洋溢的感受能力,善盡職責,並以行動落實同情心。
- 提倡以人文導向為主軸的「STS」( Science ,Technology ,Society)之跨學科、跨領域的整合型通識課程,除了具有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能力與素養外,並配合共同必修20學分課程、及相關通識活動,以期能全面提昇通識之教育品質。
- 設計行動導向、問題解決導向(PBL)的通識教育課程,養成學生分析能力、批判思考、倫理推理、有效溝通、實踐智慧以及社會責任感。
- 配合本校創意學院計畫之推動,將創新、創意思考融滲至通識課程中,訓練學生創意思考方式,結合水平與垂直思考的解決問題方式,並落實於日常「生活經驗」中。
- 辦理通識講座、專題演講、研習營、藝文表演欣賞、終身學習護照、展開閱讀、智財權宣導…等通識教育活動,型塑具人文素養之潛在課程,深化學習效果,奠定自我學習之基礎。
- 修習規定-依「南亞技術學院通識課程選課辦法」規定實施。
|